伍医生: 最近看了电影《家有喜事2009》,电影中古天乐扮演了一名心理治疗师,善用催眠术。不但给别人催眠,而且还自我催眠,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请你向我们介绍一下催眠的知识,催眠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齐齐 齐齐: 你好,很高兴看到你在看电影的时候还考虑心理学的问题。在普通人来说,催眠充满了神奇和不可思议,而在心理医生看来,催眠只是一种心理学的技术而已。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其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遵从催眠师的暗示或指示,并做出反应。催眠的深度因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师的威信与技巧等的差异而不同。催眠时暗示所产生的效应可延续到催眠后的觉醒活动中。 催眠后暗示催眠状态中被催眠的人,要他在清醒之后的某个时间或看到某个讯号的时候,就要去做某一件事情。 譬如说,现在我在催眠中暗示你,等你醒来以后,一看到我用手摸鼻子,你就要去打开窗户。好,那么等你解除催眠,醒来以后,你可能在房间跟朋友聊天,但是,你一看到我在摸鼻子,你就会忍不住走到窗户旁把窗户打开! 注意喔!你已经忘记了这是我所给你的指示,你会以为这是你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去做的。这时,如果我问你为什么去打开窗户呢。 你可能会说,因为觉得房间里的空气很闷,所以要打开窗户。你以为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见解,其实,只是你在不知不觉当中,被别人催眠了。 催眠疗法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的恍惚状态。以一定程序的诱导使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就称为催眠术。催眠术就是心理医生运用不断重复的、单调的言语或动作等向求治者的感官进行刺激,诱使其意识状态渐渐进入一种特殊境界的技术。通过催眠后的求治者,认知判断能力降低,防御机制减弱。这时,暗示的效果比在清醒状态下明显,求治者的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可凭心理医生的暗示或指令转换,但对周围事物却大大降低了感受性。在催眠状态下,求治者能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经历和体验,畅述内心的秘密和隐私。 电影毕竟对催眠进行了艺术上的加工,将催眠的效果夸大了。也正是这样,电影也增加了许多卖点。同样,在日本恐怖电影《催眠》中,催眠又增添了惊悚的色彩。看来,对催眠有了初步的科学的了解,看电影时也少几分茫然。 伍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