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观分析心理治疗的人格层面 神经症病人的症状产生与其人格的关系非常密切,病理性的压抑、强求和过分自卑都是人格特点的反映。主客观心理治疗的第三层面主要是指针对人格层面所做的工作,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客观成长经历、客观人格特点,及习惯性的反应方式与应对模式,以及这些对其情绪和症状的影响,主观如何发挥作用来促进人格的发展与完善等。 人们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对外界的刺激个体会产生反应,如果相同刺激重复出现,个体会形成相对固定的反应方式与应对模式,使原本主观的反应模式固化为客观的反应模式,于是成为人格的组成部分了。例如一位男士,小时候长期缺乏母爱和安全感,在成长中对母爱和安全感表现得格外敏感,在他自己成年结婚后,发现妻子另有所爱时会出现强烈的痛苦反应。再如一位从小被父母严厉管制的女孩,长大以后可能完全没有主见和个性,没有自己真正的兴趣或爱好。 为了有效帮助病人,治疗师不妨多让病人介绍其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及其性格特点,成员间的互动方式等等,然后让病人分述不同阶段中对病人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包括事件发生的经过。重点是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对反应方式的影响,现在对反应方式的看法,以及对症状的影响。谈话中治疗师及时将对病人反应方式和情感体验的理解反馈给病人,或在互动的过程中促进病人自我的理解,从而达到理解自我心理行为反应的客观性,自我人格的客观性,同时,在理解此客观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完善自我个性,促进健康人格的成长。 以上的三种层面,在主客观分析心理治疗中并不强调严格的程序,治疗实践中各层面经常交叉,而真正强调并紧紧抓住的是对人性的主客观分析。(叶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