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扬州市心理卫生中心案例集(七)

发布时间:2016-05-03

依赖网络过度而失控的孩子 小星,扬州市某中学高一男生,在同学的带领下到网吧上过一次网。网上丰富的内容让他仿佛进入了一个乐园,网络游戏更令他心驰神往。从此他对网络是“一网情深”,欲罢不能。他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白天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然而一摸到鼠标键盘就立刻神采奕奕。为了到网吧上网,半年之内他偷了家中5000多元钱,上网时间800多小时。因为在网上游戏中的积分令同学羡慕,在学校里被戏称为“大侠”。渐渐地不愿上学,问其原因,他也说不出所以然。后来父母发现他每天都去上网,家里少了许多钱,开始控制不给他零花钱,他一反常态,打骂父母,砸东西,多次自伤,还扬言要自杀,直到父母给钱为止。家人实在没法,打听到心理卫生中心并带孩子来咨询。在与医生的第一次谈话中,小星就说父母一点也不关心自己,小时候自己和爷爷奶奶过,父母亲很少在家,总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或为家庭奔波,初中就让自己住校了,初中时自己成绩很好,能写会画,还做班干部,但中考没考好,上高中以后,父亲认为做班干部影响学习,尽管开始班主任老师要其继续做班长,但也听从了父亲的话放弃了,心里觉得有点郁闷,由于不是班干部,自己又觉得被同学瞧不起,渐渐内向少语,学习成绩也下滑了,对学习没有了兴趣,父母与自己交流,全是淡学习,也就不与父母多谈了。上网后,渐渐来了兴趣,成天沉溺其中,现已不想上学。并且上网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表现出坐立不安、情绪波动、无所适从、焦虑等临床症状。据临床小星已具备心理依赖、躯体依赖、耐受性反应、戒断性反应四点症状,最终反应到对学习有影响的行为,这就可以判断为“网络成瘾”。在医生的建议下,父母和孩子进行了十余次家庭治疗,医生指导父母掌握与孩子沟通的办法,改变教育理念,明确家长在家庭中的位置和职责,一同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缺少与父亲的沟通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说是很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父母的积极参与给了小星巨大的动力,目前小星暂不再提不上学的事了,成绩也有了一定进步,已在父母认同下有节制地上网。 分析:在我国的青少年网民中,有网瘾者比例达13.2%,其中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比例最高,达到了17.1%。心理治疗是解决网络过度依赖问题的主要手段。孩子“网瘾”形成的原因中父母教育方法的不科学被排在了第一位。中国家庭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溺爱、控制、忽视、专制,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时缺乏心理学知识,在生活上无限溺爱,在学业上极端控制,在孩子的心理上产生很大的反差,很容易将孩子推向虚幻的网络世界寻求满足感,从而形成网瘾。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要用情感去联系的,家长们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理解孩子,进而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应和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而不只是把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物质化、金钱化。 (声明:所有案例均经技术处理和患者同意,其余人请勿联系对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打工仔为何乐极生悲
下一篇:心理医生谈病根(七)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