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伍医生信箱

发布时间:2016-05-03

孩子犯了错该不该打?(伍医生信箱〕 伍医生:您好! 昨天下班回家,我妈正在给我女儿换裤子,说她裤子不脱就蹲着小便了。想到前天晚上刚刚把床尿湿,今天又这样,真是气人。快吃饭了,我不想跟她多说了,谁知吃饭又不好好吃,要边玩玩具边吃。吃完饭,我给她讲故事,可她没听一会,就吵着要看电视,就她这表现,我才不肯呢。她不依不饶,一会要吃巧克力,一会要抱的,给她喝牛奶吧,又不好好拿,结果一不小心,洒在衣服和地上了。这时,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把把她拎到沙发上,脱掉裤子,狠狠的往她屁股上打了好几下,她哇哇哭。打完后,心里又有点后悔,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打她? 张╳╳ 张╳╳:您好!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其他国家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美国父母十分关注孩子个性、创造性、独立性与心理健康等问题,因此,对美国父母来说,惩罚是一件需要慎重对待的事情。一般从孩子一出生开始,父母就会考虑如何惩罚孩子以及怎样掌握惩罚的“度”的问题。美国人从来不打骂孩子,因为他们认为打骂会损害孩子的自尊。每次孩子有比较过分的举动,家长可能会以很严肃地眼神看着孩子。如果孩子的错误比较严重,家长会采取一些措施对孩子进行惩罚,比如取消周末孩子最喜爱的活动等等。 对日本家庭来说,父亲是绝对的权威。正是因为习惯了服从,所以日本人才成为最守纪律、最富于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日本父母会采取各种措施惩罚孩子。比如取消孩子外出玩的计划,甚至让孩子饿上一顿,或者进行适度的体罚等等。但是,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般不会当众处罚孩子。他们认为在公共场所处罚孩子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同时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因此,家长会在回家之后再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评,或者给孩子一些惩罚。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家长一般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随他闹去。如果影响到别人,家长会将孩子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心理学家认为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他自然会选择放弃。 当然,中国自古对孩子的教育就信奉“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 “棍棒底下出孝子”。虽然现代父母打孩子的现象已远不如以前那么频繁和严重,但气急了或者认为孩子犯错了会打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来信就你是否应该打女儿的问题,我觉得在这件事上你应该再多点耐心,问问孩子为什么没脱裤子,告诉她以后不要忘记,牛奶洒了你可以让她自己擦。对待孩子是否该打的问题,家长可以借鉴上述的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并结合具体情况,如孩子的性格、犯的是什么错,再给予合适的处理。 伍医生(董晓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老年心理卫生系列讲座(2)
下一篇:假装好心情会使心情真变好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