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子问曾经问孔子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为人处世之道的话那会是什么,而孔子的回答就是:恕。 一个“恕”字包含的不仅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更包含了待人接物的大智慧。恕是宽恕,是宽容,是尊重。如何实践“恕”,孔子给出的行为标准和实践方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用现代的语言去注释便是:换位思考。 生活中我们与人相处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摩擦和分歧,这是很正常的。小陈今年已经大二了,但是最让他头疼的就是和室友之间的关系。如今他们的关系已经从刚入校的“蜜月期”进入了磨合期,但是他似乎总和其中一位很不融洽。他听不惯那位说话的语调,看不惯他走路的方式,看不惯他总是煲电话粥,看不惯他从来不参与男生的运动,看不惯他只喜欢漫画书……似乎那位仁兄做什么事他都不顺眼,于是他很自然的就会排斥他,从心里到行动上的排斥。他说他看到那人就来气。我问他“你是否喜欢别人针对你,批评你的生活方式呢”他摇头。“你的生活方式是不是世上最好的他又摇头”。“你喜欢的别人就一定要喜欢吗?”他再一次给予否定的答案。 是的,这个世界不是只有一种色调。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追求,如果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那么就应该尊重他人,而不是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标准执行,没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权利去要求别人。尊重他人便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更是让自己活得轻松自在。 这时,我们需学会一种能力,即“换位思考”的能力。当想指责、攻击、排挤、诽谤、侮辱他人时,请想想“如果我是他,我是不是愿意别人这样对我”。只有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才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此外,宽容的品质也很重要。宽容别人换得的是自己的一份平静,成全的是自己。过于苛责的人只会将自己陷于抑郁愤怒的负性情绪中,周而复始的折磨自己,在愤愤不平中浪费有限的生命。现在我们经常强调保持心态的平衡,拥有健康的心理,那如何做到心态平衡呢?那就是努力做到宽容待人,理解别人。 詹琼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