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心理导刊
心理医生谈病根(二)心理病根的外部因素

发布时间:2016-05-03

与个体相关的生活事件与心理疾病产生有很大的关系。生活事件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如结婚、升学、亲人亡故等。生活事件的增多,可以使人产生心理应激,增加个体适应环境的压力。心理学认为,个体每经历一次生活事件,都要付出精力去调整由于这一事件发生所带来的生活变化。生活事件的增加,使个体生活的变化也会增加。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太多的生活事件,它们对个体抵抗力的影响就会累加,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就很容易受到影响。临床调查发现,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胃肠溃疡、癌症、神经症、事故、体育损伤以及学习成绩的下降等等,都与生活事件的明显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按国内学者张明园教授等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65项或43项作参考。内容如离婚、丧偶、失败、失恋、失学、家庭纠纷、经济问题、地震、火灾、洪水、爆炸、滑坡、空袭、交通事故、亲人突然死亡等等。诸多的生活事件相累积,结果导致心理急剧变化且超过个体承受限度,常常诱发短暂的或持久的心理疾病。 个体的外部环境因素与心理疾病产生也有很大的关系。环境因素一方面主要是指社会上和环境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如空气污染、嘈杂声音、居房拥护、交通乱杂、环境卫生不良、人际关系等等,不良的环境无疑增加了个体心理和躯体应激,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和文化环境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文化层次、经济水平、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大人对孩子的抚养态度、学校的环境、老师的教育态度等都能影响人们的心理。据调查,在得精神分裂症的人中,诱因是家庭问题不顺心的达52%。在成人中分居、离婚、单身者的心理发病率最高。而对学生来说,缺父少母、家中关系紧张的心理发病率也较高。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社会风气以及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居住地区的环境等等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相关。由于文化、民族和环境不同出现特有的疾病。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有缩阳病,澳大利亚北部的灵魂附体,蒙古的比伦奇等精神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外部因素不是心理疾病起病的单一致病因素。个体内部心理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发生有更为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在起着主导作用。 (叶青)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扬州市心理卫生中心案例集(一)焦虑不安的大一学生
下一篇:“精神病”不是“神经病”〔伍医生信箱〕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扬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