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新闻
《中国社会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刊发我院科技兴院相关报道

发布时间:2015-08-26

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注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努力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坚持走“科技兴院”之路,改变了医院过去硬件条件简陋、科技含量低下、事业发展缓慢的状况。“科技兴院”发展战略的成功践行使医院走上了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医院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知名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821日的《中国社会报》在头版显要位置以《遇水搭桥 逢山开路——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突破传统运行模式科技兴院纪实》为题,报道了我院科技兴院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并配以题为《扎扎实实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评论文章。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全院职工。

遇水搭桥  逢山开路

——五台山医院突破传统运行模式科技兴院纪实

本报记者张玉琢  通讯员胡化奎

   

位于广陵区的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还有一个令人心焦的名字——江苏省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医院

    早在57年前的1958年,这里就吹响了动人心弦催人下泪集结的号声。

   

建院时,这里远离市区,地处荒郊。扬州古运河,隔断了五台山与市区的路。时间久了,人们都习以为常地称江苏省复员退伍精神病医院为“五台山”。

多少年来,“五台山”人,靠摆渡才能到河对岸进市区;而到五台山医院的人,没有摆渡只能望河兴叹,插翅难飞。

    这条古运河,隔断了“五台山”与外界的直通车,一度成了“五台山”发展的瓶颈。

一茬又一茬“五台山”人,犹豫过、彷徨过,但没有低头。架起大桥“五台山”直通市区后,又实行了一项又一项发展壮大之举。

    “科技兴院”发展战略实施12年,人才匮乏,竞争力低下,只能停留在依赖财政拨付,完成简单收治任务的低水平状态,彻底成为历史!

    医疗、科研、教学工作局面全部开启,转而成为江苏省三级专科医院,开放床位1000余张,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全年业务创收突破1亿元。“五台山” 还破了纪录,增设精神病学硕士培养点,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和康复为一体的在江苏省内领先、全国民政系统名列前茅的大型医院

然而,这一路走来,风风雨雨·····

 

古运河隔断了市区熙熙攘攘,五台山医院一度成了孤岛。只守“老家底”不闯新路子,精神医疗难以提升复员退伍军人患者的服务水平,五台山医院可能落伍,被时代抛弃

 

    古运河,隔断了“五台山”与外边世界联系的路,架桥修路还算容易解决。可为全院干部职工架设心里之桥,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与日益活跃的外面世界直通车,可谓难上加难。

与当地医疗同行相比,“五台山”硬件条件差、科技含量低,人才吸引力弱,甚至一度频频流失人才。

究竟是什么制约了“五台山”发展?痛定思痛,“五台山”人找到了影响事业进步的根子——医院科技含量低,影响力弱,竞争力差,病人不愿到“五台山”求医问药。

怎样才能告别被动,重现勃勃生机,走上良性发展之路?从领导到医护人员反复讨论,多次寻找洋办法、土招子,“五台山”开出了自己的“方子”——制定《科技发展十年规划》,向科技要出路,向人才强盛要明天!

这是一个“五台山”人难以忘怀的重大事件:

2014年三级专科医院评审通过了!

从此,江苏省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医院,在57年史册上,树起了一个夺目的里程碑。

而在这个重要时刻的背后,一系列时间节点格外刺眼!

2003年,确立科技兴院战略。

2005年,中青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

全院共SCI论文10余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2009年,取得徐州医学院精神病学硕士研究生指导资格。

2012年,成为扬州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硕士点。

2013年,全面启动创建三级医院。

·······

一路走来,风尘仆仆。“五台山”人有辛酸,有泪水,有拼搏,更有自豪。

回首往事,这一切来之不易。

“五台山”对科技和人才一度重视不够,造成人才匮乏,设备简陋,水平低下,竞争力差,完成简单收治任务的低水平状态,只能停留在依赖财政拨付。

为了最可爱人的康复健康,为了不辱白衣天使的使命,过河架桥,逢山开路。

《科技发展十年规划》一经出台,局面迅速打开!

紧接着,《科研论文奖励办法》、《院课题申报及评审制度》相继出台,科技先进工作者、优秀论文进行两年一次评比,在住房、职称聘用、晋升给予优惠和重奖。

《科技发展十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建院45年科技成果为零的尴尬记录一举打破。

5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个科研项目被确立为国际合作项目和社会发展研究项目。

还有1项获民政部科研成果创新奖三等奖,在全国几百所民政医院中独占鳌头。

科技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全院各项事业进步,国内医疗同行对民政优抚医院的看法得以改变,“五台山”医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相生相伴,培养人才步伐加快。

一方面积极引进急需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培养高学历、高水平的科研型技术人才。3名博士研究生、近20名硕士研究生相继毕业,涵盖了精神、神经、基础学科。

一大批中青年技术骨干从临床和科研工作中脱颖而出,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科技人才团队日益形成,多人次获得“学术带头人”、“重点人才”等荣誉称号,成为医院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横向联合马不停蹄,2004年成为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接着,2004年徐州医学院教学医院;

2005年皖南医学院将“五台山”作为教学医院。

一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为医院带来了生气,每年带教学生400余名。

现在,“五台山”拥有1个国家级规范建设学科,3个市级重点学科,精神卫生专业硕士点和临床硕士基地各1个。相继成为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康复医学工作委员会临床神经生化、电生理培训基地和东南大学临床科研合作基地,实现了临床科技人才锻造和医院科技水平提升的双赢。

全省复退军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全面展开,建立了江苏省复退军人精神病防治网络模型,为全省复退军人精神病防治打下坚实基础。

先后投入1亿多元改善门诊、病房条件,添置医疗设备,引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64CT、核磁共振设备,开展了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功能影像研究,显著增强了医院的创收能力。

“科技兴院”战略实施,改变了医院封闭、自给自足的运行模式,医院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创下了民政医院兼并卫生系统医疗资源的先例,成功托管了扬州市卫生系统市级专科医院,全院床位数由原来的530张,扩到到近1000张。

 

    57年春花、夏草、秋月、腊梅香,数十载风霜、雨雪、云雾、太阳升,当年漂亮年轻的小护士,如今已是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可三代医护人员始终牢记国家荣誉、人民叮咛,为了最可爱的人们她们成了最可爱的人(小标题)

 

很多时候,和平要通过战争获得。战争的结局是,活着的成为英雄,死去的成为烈士。

但是,战争还残酷地制造出活标本——精神分裂的复员退伍军人。他们的记忆仿佛一直留在了硝烟、留在了战场,鲜花、勋章、繁荣、小康,似乎与他们无缘;但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对共和国的忠诚、奉献的青春和热血。

1958年到2015年的57年间,五台山医院先后收治了5182例次,从抗日战争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不同历史时期,几乎所有战争中以及和平建设年代患有精神病的复退军人。至今,还有298位复退军人静静地生活在“五台山”。

这里,集合了从雪山草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一直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几乎所有战争场面的见证人。

就是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战争,才使他们奇迹般的以一种令人心酸的方式集中。

走近这静静的港湾,记者见到了这些曾经青春韶华,血洒沙场的人民子弟兵,一群饱受炮火硝烟刺激而致使精神分裂的军人,一群战争留下的活标本,另一种建制的军营。

病态已经磨去了他们军人的气质和风度,可他们的确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英雄。

今年50岁的李明(化名),22岁那年来到“五台山”住院治疗,如今已经28年了,一直是这里的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他。

“我的父母已经不在世,家里的房子也被自己发病的时候,放了一把火烧掉了,现在“五台山”就是我的家。”

说这些话的时候,李明完全不像一个精神病人,他的眼中充满了感激。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疗,李明现在能正常的和别人交流,很少有过激行为。对于放火烧掉家中房子,他表示很后悔。

岁月如潮水,漫过了一层淹没了一层,但他们凝视、散漫、颤抖、惊悸的目光,有时会让天空流泪、流血、感动。

    我们不知道有多少壮怀激烈的故事,埋藏在他们的心中。当他们处于发病状态时,会用挖战壕、扔手榴弹、拼刺刀的力气,把茶杯、饭碗、暖瓶变成武器,向假想的“敌人”发起总攻。他们会吼叫、撕咬、踢打,让最关心他们的医护人员满身伤痛。

在医院工作已经近二十年的翟瑜告诉记者,和精神病人打交道,很多事情都不在自己的预测范围之类,被打、被咬,还有被揪头发的现象都是经常性的。

前阵子,护士长丁晓平就差点被一个病人用筷子伤到自己的眼睛。当问到是否委屈时,两位护士长都笑着说,病人毕竟是病人,“突袭”只是在病态思维下支持才会这么做,本质并非如此。

复员退伍精神病人在部队中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无论是在保家卫国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现如今的和平年代,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护士长戴钧秋言谈中显得平静。

“我是二十出头的女孩子,还没有找对象,对男性一些生理和心理都不是很能接受。”年轻护士潘文文接触到的都是精神分裂的病人,便慢慢地去了解他们。

比如曾金陶老人,1948年他就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他四天四夜没有合眼,历次战争导致他精神出现问题。“他生活不太能自理,需要医护人员喂饭,上卫生间也不太方便,需要我们帮助他。”潘文文说,这是都是护士们日常要做的事情,“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爷爷一样呵护他。”

每年,医护人员都会组织复员退伍精神病人到公园游玩,且专门置办了免费游园证。康复科六病区的护士长丁晓平说,一般年初的时候会制定一年的康复计划,病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去超市购物。

丁晓平说,购物是想让病人们学会理财。在购物过程中,护士门会进行引导,像家人一样告诉他们,要买有需要的、实用的,不可以乱买。

就是这样一件件小事,“五台山”成为了复员退伍精神病人最温暖的港湾,医护人员们似亲人,努力为这群“可爱的人”创造条件,提高休养病人的生活质量。

医护人员满满的爱,病人们也都感受到了。一位叫张鑫(化名)的病人就曾动情的创作一幅“住院感悟”的书法作品——五台虎踞运河旁,千年古刹成病房,求神拜佛都是假,惟吾科学救痴郎。

“科技兴院”,改变了单一精神科的面貌,形成精神、神经学科为主,老年、心理、戒毒、司法精神病鉴定齐头并进。拥有1个国家级科室和3个市级重点学科,年门诊量8万多人次。(小标题)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在一段轻快的音乐声中,护士们和身着军绿色衣服的退伍精神病患者同台表演。这是去年护士节前夕一个普通的下午,在五台山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情节剧的一个片段。

练就高超医术,造就高尚医德,不仅改变了五台山医院的声誉,更提升了每个个体的能力和品质。正是他们这样一群积极向上的白衣天使,用乐观的精神去钻研工作,呵护成就了生命之花的弥香。除了精神科以外,还有心理、神经、老年等许多患者慕名来到“五台山”求医问诊。“五台山”的医护人员,不仅做好院内事,还到扬州大街小巷开展科普、医疗咨询,融入了这千年古城。

定期为农村留守儿童做心理健康评估和心理咨询的副主任医师周朝昀,在医院内更是个大忙人。他将自己的兴趣分享给年轻医生,渐渐在医院中形成一个心理学兴趣小组,开展多项心理治疗技术培训,医院心理学研究水平在江苏省达到领先地步。

在周朝昀的组织策划下,“五台山”心理关爱俱乐部,开设心理学讲座、心理访谈,在扬州晚报心理导刊就有400多期。他还开博客,为心理知识需求者答疑解忧,在电视台、电台做心理节目,“周粉”在扬州多得很。

睡觉是每个人的必修课,约占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生活节奏加快和竞争加剧,睡眠却成了大问题。睡眠障碍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正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给年轻人平添不少烦恼。中国各类睡眠障碍者占人群的38%,高于世界27%的比例。

“五台山”医护人员,迅速跟进,开设睡眠专门科室,为“睡”所困的家庭有了福音。从前,太多为睡眠所困扰的人不知道如何看医生,怎么治疗,他们苦苦寻医,如今,在五台山医院找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一位上高二的女生,上课时爱睡觉,甚至考试时还停下来睡半小时,再继续考。有时候,还会在睡着时出现做梦一样的感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习,成了一家人的烦恼。

姑娘一家人慕名来到“五台山”,治疗一段时间后恢复了正常睡眠。随着治疗病种的增加疗效的明显,“五台山”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当地人口口相传的大医院。

睡眠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肖正军,每天上午七点就会到医院,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至于什么时候下班是个未知数。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睡眠”的重要性,学会科学睡眠,他们在“世界睡眠日”开展睡眠科普活动,现场义诊、咨询、派发宣传资料。让失眠的人黑夜不再漫长,让失眠的人美梦成真。

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带来了老年病患者剧增,五台山医院老年科应运而生。老年科患者多为70岁以上的高龄人群,往往身患多种疾病,病情复杂,心理需求多样。

走进“五台山”老年科病房,如同走入宾馆一样,宽敞明亮,服务周到,病房内时不时传来笑声。

目前,这里住了近100位病人,大部分是70岁以上的老人,且都是“一人多病”。如今,老年人群“一人多病”现象越来越常见,患病后住院选择哪个专科,是否能得到正确的诊断、最佳的治疗,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为此,“五台山”老年科设有一个专业医疗团队,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家庭支持方面,进行“三位一体”的全面治疗,专门为这些老年人解除忧虑,让其晚年充满欢歌笑语。

“在这里不仅看病,而且还看心。”“五台山”老年科主任冼易平说,这里的每个医生各有绝活,以脑为主导,心脏、呼吸等方面疾病兼顾,形成技术合力,其他医院常常请老年科的医生前去会诊。

“针对老年人群疾病的特点,我们致力于走专科与全科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已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医疗、护理队伍。他们既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又有丰富的全科临床经验,能及时娴熟地处理老年常见及多发疾病。

以“生命所系、健康相托”为座右铭的黄爱明医生,轻言细语,耐心细致。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周末,她都要亲自查房,掌握第一手病情资料。每天早晨查房时,她对每个病人的情况都要看个仔细、问个清楚。

二十多年来,她的手机常年24小时畅通,成了病房、患者和家属的热线电话。她诊治数以万计的病人,从未出现过差错。

医院就是一个“微人生”,一张病床,浓缩了生老病死五味杂全;一夕之间,融合了生命的跌宕起伏。

在这个“微人生”中,黄爱明每一步都走得无比真诚,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她最爱病人被治愈后脸上阴霾一扫而空的光明。她把对病人的爱幻化成一个又一个细致入微的服务,用简单的语言和温柔的笑脸,用不懈的努力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考,把被病痛折磨的患者送上一趟趟爱心铺就的以健康为终点的爱的旅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工会组织单身职工参加市青年职工联谊会
下一篇:我院召开第28届“白求恩杯”竞赛活动动员大会暨行风建设推进会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江苏省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医院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