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动态

家庭治疗

2007-11-15

点击下载浏览该文件家庭治疗(ppt格式)

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
家庭治疗基本概念
定义:
以家庭为治疗对象,利用标签病人的症状行为观察、扰动家庭固有的结构、情感等级、行为模式,以帮助家庭扩大沟通、建立有效的互动方式,降低内部张力,促进家庭功能。
家庭治疗基本概念
家庭治疗的特点:
一,针对家庭成员的沟通与互动关系,而不看重个人的问题行为。
二,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去解释个人的症   状与成员间关系。
三,以家庭整个的改变来促使个人的改变。
家庭治疗基本概念
家庭系统概念:
一,子系统:多个子系统构成整体功能;
二,结构:子系统间相互依存、补充、制约的一种关系模式。
三,边界:家庭、子系统间、以及对外的完整与自平衡。
四,个性:家庭分化程度,有无规则。
五,角色:成员在家庭功能中的位置。

家庭治疗基本概念
系统功能:
一,平衡机制
保持系统内部的稳定,过弱:系统缺乏规则,没有安全感;过强:缺少变化,形成问题行为或病态方式。
二,变化机制
应付内外干扰,系统需要打破和改变原有的平衡和秩序,给系统带来活力和适应能力。
家庭治疗基本概念
系统思想;
一,系统是一种观察方法。
二,系统内行为存在交互-回复性-共时性-循环双向性特点。
三,问题构成的现实。系统问题与问题系统。(第一控制与第二控制)
四,叙事与共同创作。(描述的三要素)
五,线性思维与系统思维。(复杂简单)
家庭治疗基本概念
家庭治疗的适应问题:
一,各种存在有精神或心理问题的家庭。
二,亲子关系不良。
三,青少年成长中的困惑
四,婚姻与情感冲突。
五,家庭周期变化面对特殊问题。
六,各种意外应激事件对家庭的挫折。
家庭治疗基本概念
一般治疗规则:
签订治疗协定:取得家庭成员的认可
预备性会谈:绘制家谱图,了解来访背景和标签病人的治疗经历。
治疗性会谈,布置家庭作业和确定回访日期。可兼有对成员的个别访谈。
长间隔短疗程:每月一次,一次50分钟
收费:一次五十元
家庭治疗由来与发展
五十年代:治疗精神疾病儿童,约翰.贝尔开始家庭会谈,那萨.阿克曼出版《家庭生活的心理动力学》。利兹提出精分母亲、婚姻分裂、婚姻倾斜。威纳率先应用“家庭系统”,提出软性现实、假性互惠、交流偏异概念,伯温(Bowen)开创家庭病房,感兴趣于“寄生式”母子互动关系,发展出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治疗由来与发展
六十年代:控制论、反馈理论、系统论进一步应用,精神分析出现客体关系理论,贝特生(帕罗阿多小组)的双重束缚理论:孩子是不良家庭关系中的代罪羔羊。并把儿童精分看成交流系统无能。米纽琴( Minuchun) 的结构、界线、子系统、权利等级与互动模式。家庭治疗有了几个重要概念:家庭规则、内稳态、多余信息、对称性或互补性关系、循环因果。
家庭治疗由来与发展
七十年代:结构主义,建构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影响, Satir发展了体验式治疗,用迅速准确的直觉处理矛盾信息,促进交流,形成人道主义模式。 Palo小组的悖论情景与建构真实,Milan小组的策略治疗,差异信息与中立-假设-循环、循环提问。

家庭治疗由来与发展
八十年代:人本主义的盛行,信息论引入,并且注意到不同文化对家庭的影响。家庭治疗出现整合与创新。海德堡的系统式家庭治疗,Stierlin的派遣论、共同进化与精神动力学家庭治疗:未分化、三角关系、家庭投射、代级压力与多代传递等。大多数家庭治疗师接受治疗的首要目的是改善家庭内部的交流,其次才是改善个体的功能与症状。
家庭治疗学派 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
主要人物:Salvador Minuchin
基本理论:结构:一种家庭持续作用和调控的互动模式。描述语言:僵硬、清晰、含混、灵活、完整、缺陷、失功能。
对家庭的描述:边界、权利等级、子系统、三角化关系、核心情感、家庭周期。
对症状的理解:家庭系统的问题,如结构不良、内部情感失衡、对环境变化错误的应答方式。

家庭治疗学派 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
治疗技术:参加-描述-干预三阶段,七步骤:参加与接纳、溶入互动、诊断、调整互动、确定边界、打破平衡、挑战概念。
治疗目的:改变家庭结构是其有功能,重建边界、权利等级与互动模式。
治疗师位置:较权威,指导式,没有情感卷入
家庭治疗学派 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
符号系统:
———— 僵硬,   - - - - - - 清晰,
• • • • • • • 模糊,      ——|  |—— 对抗,
 (括符)    结盟,(箭头)       迂回,
对抗与僵硬            僵硬与含混
F——|  |——M            F
       \             /            ————
       Children            M   Children
家庭治疗学派 分析式家庭治疗(Analysis)
主要人物:Erik Erikson, Ackerman, Sterlin
基本理论:家庭我与个体我,客体关系。描述语言:纠结,联盟、替代(寄生式)和家庭动力学。
对家庭的描述:未分化、低分化,关系补偿、情感阻隔、三角化。
对症状的理解:相互连锁病态、家庭投射并形成多代传递过程。
家庭治疗学派 分析式家庭治疗(Analysis)
治疗技术:听、共情、解释、维持分析。明白症状与家庭行为双向关系、症状的功能、什么担心使家庭停留在冲突中、那些问题与过去的创伤有关、治疗师如何解释重要冲突。并行婚姻治疗。
治疗目的:将多代关系中的压力与债务意识化。消除禁忌与情感联结,促进家庭和个体成长。
治疗师位置:非指导性,投射的容器。
家庭治疗学派 体验式家庭治疗(Experiential)
主要人物:Virginia Satir
基本理论:沟通障碍是家庭困扰的核心,症状是无法鉴定相互关系所致。
对家庭的描述:交流的清晰与含混、缺乏,禁忌与回避,坦诚与开放态度。
对症状的理解:语言与非语言教练系统失衡,无法表述、传递、理解彼此的感觉与体验。

家庭治疗学派 体验式家庭治疗(Experiential)
治疗技术:利用沟通游戏,模拟家庭会谈,家庭塑型、重塑,换位、身体触摸来引发正确的情绪体验。
治疗目的:促进沟通方式,释放焦虑,增强成员间的理解与共情。
治疗师位置:多向结盟,不中立的中立,有时会用命令来控制家庭的行为。
新家庭治疗学派 策略式家庭治疗(Strategic)
主要人物:Milan team, Palo team, Steve shazer等
基本理论:治疗师的悖论情景,解决问题的行为构成问题。差异是信息。
对家庭的理解:非病态化、权利游戏中的正反反方,变化中的家庭与内在和谐。
对症状的理解:所有症状都有功能、构成补偿平衡,不当解决问题的方式维持问题。
新家庭治疗学派 策略式家庭治疗(Strategic)
治疗技术:简洁、明快、索解取向。常用提问-扰动,反常处方、维持症状、反权利游戏等建构新问题。
治疗目的:改变固化的反馈系统,限定症状的意义,破坏原有的稳态,让家庭按照动力学方向改变。
治疗师位置:中立,指导或合作者。
新家庭治疗学派 叙事式家庭治疗(Narrative)
主要人物:Michaide&Chery White, David Epston,
基本理论:问题的意义是建构出来的,而非它本身,描述的过程是建构的过程。
对家庭的描述:共同创作者,叙事的人和协同者。家庭信念系统与文化起源。
对症状的理解:描述的故事表达一种观念或文化禁忌。信念传递的方式。禁止标签病人,只理解为故事中的角色。
新家庭治疗学派 叙事式家庭治疗(Narrative)
治疗技术:五步:听故事,寻找无症状时,提问-共同创作,用家庭的历史来导向关系松解,用变化的新视觉重新释义问题。
治疗目的:改译症状的意义,激发新的认知系统与应答行为。
治疗师的位置:兴趣,协同叙事者。
新家庭治疗学派 系统识家庭治疗(Systemic)
主要任务:Milan & Haiburge team.
基本理论:两个系统间信息不能传递只能扰动,假设-循环-中立,真实是不重要的,情景化与共时性原则。
对家庭的描述:家庭自组织,复杂系统,有效或无效互动,任何家庭构想都是平衡的结果。
对症状理解:平衡中的要素,非标签化,被害人也是行为者,被关注出来的现实。
新家庭治疗学派 系统识家庭治疗(Systemic)
治疗技术:循环提问,假设提问和差异性提问,通过提问建构新的家庭现实。阳性赋义与症状处方,家庭作业。双治疗师技术制造分裂。
治疗目的:扰动家庭,改变动力学模式,让家庭通过自组织创造新平衡。
治疗师位置:治疗-社会-变化的中立,第三只眼,身在系统中心在系统外。
整合的家庭治疗 理论与原则
一,家庭存在一种内在结构;
二,家庭存在一种多代-连锁反应;
三,沟通模式决定问题模式;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建构问题;
五,问题是描述出来的,可以用共同叙事来改变。
六,家庭自组织,变化是不可预见的。
整合的家庭治疗 治疗师的内在逻辑
一,软化问题,使问题成为一种家庭互动中的行为序列。
二,索引标签病人的责任,将受害人转变为行为人(获益者)。
三,再度情景化,利用系统假设对问题再描述,引入循环因果。(叙事)
四,通过提问,突破视觉催眠,让家庭看到多种可能性,促进新的选择。
整合的家庭治疗 中国家庭治疗特点
一,处理家庭成员意愿的矛盾,平衡家庭内的权威,采用多边结盟的态度。
二,对治疗师过多的期待与依赖。
三,对子女问题关注过强,改变视觉比较困难。
四,文化中的疾病观念牢固。
五,对变化缺乏识别也不能等待。
六,不能按时遵守复诊时间。
治疗流程 预备性会谈
一,了解来访背景:1,家庭基本情况,2,主要求解的问题,3,家庭以往重大的事件。
二,家庭的关系现实:1,成员在问题中的位置,2,对就诊态度,3,家庭的价值系统,4,家庭周期的状态。
三,绘制家谱图。(见后)
四,判断家庭动力学状态。(见后)
五,签订治疗协议,复诊与收费事宜。
治疗流程 家谱图
一,符号学(略)
二,家庭结构:人员、关系、婚姻状态、年龄、教育、职业、疾病史(注重精神 心理 神经 遗传)、去世者的年代和原因。
三,家庭现实:代际界限、结盟、三角关系、亲疏、有无代际间近似或跨代传递,权利等级、个性、信息传递线路、问题发生的关系、背景与功能。
治疗流程 家庭动力学
一,系统逻辑:非此即彼     既…既。
二,个性化:    缺乏             明显。
三,关系控制: 弱                强。
四,疾病观念:受害者          行为者。
五,关系现实: 软                 硬。
六,时间组织: 异时性         同时性。
七,访谈气氛: 顺便、沉闷、严谨……。
治疗流程 首次访谈
一,转诊背景
1,谁建议来访,家庭的同意过程;2,亲友的态度与家庭外的帮助者;3,在以往治疗中获得的经验。
二,问题行为
1,被标签的病人,2,症状的意义和痛苦体验,3,症状的时间组织(指向谁,谁观察,谁在意),4,对症状的应答方式。(Who What  When  How  Where)
治疗流程 首次访谈
三,针对症状意义的提问
1,寻找对症状理解的差异,让家庭解释这些差异,2,症状维持的条件,变化的条件,解释症状的条件性,3,通过假设提问揭示症状的功能。(建构真实)
四,叙事过程
1,循环提问家庭的关系现实,2,假设或奇迹提问,把家庭视觉扩展到无症状、加重或维持不变的多种可能。3,针对家庭结构,对可能发生的新行为提问。4,探索问题索解的道路。
治疗流程 首次访谈
(可以插入暂停技术)
五,治疗性干预
1,总结会谈要点,2,赋予症状新的意义,3,扩大家庭内的差异,扰动结构。4,通过改译、阳性赋义,故意分歧,鼓励保留一些症状。
六,布置作业:
内容:秘密日记,单双日,角色互换,水枪作业,症状处方。
治疗流程 后续访谈
一,检查作业
二,对变化提问,
利用等级提问分析家庭对治疗的感受、症状、家庭互动结构的改变,决定进一步扰动方向。
三,讨论家庭的新行为和新观念。
四,针对改变的扰动与提问。
五,结束干预与作业。
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家庭周期
一,脱离束缚的年轻人。
二,新家庭的诞生。
三,新生命的到来。
四,孩子到了青春期。
五,成年的孩子离家。
六,晚年。
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如何进行个体观察
一,家庭结构、权利等级、亲密关系、交流方式。
二,沟通中的真实信息与隐含信息,非语言交流与关系期待。
三,寻找个体内在情绪体验与对语言理解的差异。
四,对文化、传统差异性的理解。
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提问技术
一,直陈式提问
二,差异提问
三,假设性提问
四,等级提问
五,循环提问
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Simon的交流四格图
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家庭的冲突类型
1,代际间冲突
2,跨代联盟
3,假性互惠
4,双重束缚
5,过度派遣
6,循环冲突
7,冲突的对抗升级与补偿升级
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家庭治疗师的作用
一,游戏破坏者,扰动功能。
二,第三只眼。
三,不在乎真实,在乎有效与有用。
四,建构问题需要新意,合理、可解决。

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家庭塑型
一,方法
二,技术
三,多种假设
四,角色感觉
五,角色交流
六,隔离-独处十五分钟
治疗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与医学思维的区别
医学模式:注意症状-找到缺陷与障碍-对成因关注-直线因果关系-形成病因说-责任判断-去情景化-专业诊断-给予治疗与指导-观察症状的改善来判定疗效。
心理模式:软化疾病观念-将个性特征引入行为序列-再度情景化-用系统构架寻找症状意义-索引病人的责任和获益-解释循环因果-对未来假设-尝试新的选择-揭示家庭资源与更多的机会。
家庭治疗的问题
一,与我们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冲突,治疗师需要狡猾的处理家庭对治疗的期待。
二,家庭存在一些禁忌,治疗师无意中可能触犯禁忌(注意问什么不能谈)
三,中国家庭交流缺乏,有时难以形成家庭内部的响应。
四,在关系复杂的家庭环境中,容易陷入其中,形成一种功能补偿。
五,要注意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中国家庭看起来是以孩子为中心,实际上是以父母的意志为中心
家庭治疗的问题
六,家庭成员常常不能到齐,不能按预约的时间复诊。
七,不愿做家庭作业。
八,许多家庭在诊室里反应很好,回到家一切照旧,讨好治疗师。
九,对治疗的周期性缺乏认同,希望立即看到疗效
十,对治疗师依赖明显,不易形成家庭内部平等商谈的气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男性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明显高于女性
下一篇:精神科专业网站
首 页 |  医院概况 |  就医导航 |  学科建设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  党建文化 |  康复家园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江苏省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医院  苏ICP备11035717号
联系电话:0514-87207254(办公室)、0514-87207255(医务处)、0514-87207250(导医台)
投诉监督电话:87251280、12345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278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
可随时与我们微信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