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上经常有患者或家属这样问我:“心境障碍会不会遗传给我的孩子,遗传的几率有多大呀?”“我家没有这个病的家族史,为什么我孩子会得心境障碍啊?”。我们不禁要问这类疾病到底会不会遗传啊?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心境障碍呢?不幸的是,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重性精神疾病包括心境障碍的确切病因仍不明确。
而之前家属关注的遗传问题确实是心境障碍的病因之一,与遗传有关的精神障碍还有精神分裂症、部分神经症性障碍、部分儿童心理发育性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它们基本都属于 “多基因遗传”,也就是说异常基因不只一个或两个,而是在染色体的不同位置、许多基因协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影响下基因有累积效应,有时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要远远大过一两个异常基因,但是要指出的是,亲缘关系越近基因的叠加效能越高。所以我们说心境障碍者近亲属或子女患病概率确实比普通人群高,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也越高。一般认为心境障碍发病年龄为20-50岁,这一阶段容易受到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常作为一种促发因素而起作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境障碍,尤其与抑郁发作关系较为密切。抑郁发作前92%有突发生活事件,人们在经历一些可能危及生命的生活事件后6个月内,抑郁发病危险系数增加6倍,提出生活事件在抑郁症发生中起促发作用。常见负性生活事件,如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患重病或突然病故,均可导致抑郁发作,丧偶是与抑郁症关系最密切的应激源。另外经济状况差、社会阶层低下者易患本病。女性应付应激能力低于男性,也更易患本病。
介于心理社会因素在心境障碍中的重要作用,以下的方法或许能减少影响:一、避免负性情绪波动。面对无法避免的事件产生短时间的应激性适度心理反应是正常的,但负性情绪持续的时间、程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此期间,要逐渐调整心理,尽快恢复平常心态,如果负性情绪持续的时间过长、程度过强就要注意了。二、正确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人,特别要正视现实生活。俗话说“知足常乐”,事实证明,一个人在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工作,效率会更高,反之则会影响工作效率。三、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即善于化解矛盾。无论是对待家人还是同事,都要宽容,要有包容心,学会换位思考,善于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更不要忌妒别人,忌妒易心理失衡。四、有困难要主动寻求帮忙,寻求社会支持。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当困难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时,就要找人帮助解决,而不要怕丢面子,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困难得到解决,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也要乐于助人,人在社会上需要互相帮助,由此产生社会认同感,避免孤立情绪的产生。五、处理好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关系,但生活中有时常为一点小事互不相让,闹得不可开交,甚至走向极端。家庭是一个人的避风港,家庭关系好的人比离婚的人生活质量高,不仅自己生理健康,对子女、父母也有益。六、经常参加文体活动,培养业余爱好。情绪不稳定时要发泄出来,“生闷气”就是负性情绪的表现,容易使人情绪低落。而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也是癌症等躯体疾病的直接危险因素。因此要学会向他人倾诉,特别是向自己的好朋友倾诉,必要时一定要寻求专业心理或精神科医师帮助。
唐小伟
科室联系电话:0514-87207951